玉米胚芽油精煉處理,企鵝機械降低植物甾醇的損失
玉米長期以來是作為口糧補充小麥和水稻的不足,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國內種植面積可達40000千公頃以上,相比而言要高于水稻、小麥的種植面積,玉米畝產量豐富,在2019年時總產量已達到26077萬噸。近些年隨著玉米深加工項目的不斷發展,玉米加工的產品品種也越來越多,除了在淀粉加工類、酒精加工類等方面有著良好的表現,玉米加工所產生的的副產物如玉米皮、玉米黃漿水、玉米蛋白粉和玉米胚芽也能帶來較高的經濟附加值,提高了玉米的利用率。
玉米生產的副產品玉米胚芽干燥后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較高,蛋白質占比為18%~20%,脂肪占比為35%~40%。玉米胚芽蛋白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是種全價蛋白質,可通過堿溶酸沉法提取玉米胚芽蛋白,達到良好的提取率。從玉米胚芽中提取得到的玉米油沒有膽固醇,不飽和脂肪酸含可達80% ~ 85%,此外還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甾醇、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D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對溶解血液中的膽固醇,人體的健康發展多有益處。
玉米胚芽油的提取可通過壓榨法或浸出法制取,壓榨法制油是利用外界機械壓力從油料物質中擠壓分離出油脂,在玉米胚芽油的提取過程與大部分植物油料的加工類似,對油料進行清理、干燥、軟化、軋胚、蒸炒、壓榨、過濾及精煉等工藝得到符合標準的健康油。浸出法制油則是利用溶劑與油脂互溶的原理,通過溶劑對油料的浸泡、噴淋等工藝分離物料中的油脂得到混合油,再根據油脂與溶劑熔沸點不同對其進行蒸發汽提得到毛油,毛油經過精煉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食用油。
從上述工藝中不難看出,無論是選擇壓榨法還是浸出法提取玉米胚芽油,油脂想要達到相關規定的標準都需要對其進行精煉處理,未經精煉的玉米油在長期的存儲中會出現酸敗、油脂發朦沉淀的現象。玉米胚芽油精煉需要依次經過脫膠、脫酸、脫色、脫臭和脫蠟工藝分離各種雜質,保證油脂的色澤和氧化穩定性,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不過油脂精煉脫在分離雜質的同時,部分微量營養成分也存在損失,據了解約有10%-70%的植物甾醇在油脂精煉過程中損失。經過對比發現玉米毛油在經過傳統精煉工藝后總植物甾醇損失約50%,而在適度精煉中僅損失約10%,這說明植物甾醇的損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精煉工藝條件。
因此想要較好的保留玉米油中的植物甾醇,油廠需要了解其損失的成因并采取應對的措施,在這方面如果有朋友不太了解,可以直接撥打電話13503839006咨詢企鵝糧油機械設備廠的工作人員,這邊會給您提供合適的生產方案。玉米胚芽油中甾醇含量的變化主要發生在脫酸、脫色和脫臭過程中。
玉米油脫酸工藝中植物甾醇含量降低是因為在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被堿液中和分離的過程中也有部分植物甾醇隨著皂腳一同損失,因此為了提高植物甾醇的保留量,在堿煉脫酸時油廠可在油脂脫酸效果的情況下適當的調節添加堿液質量分數,以避免植物甾醇的損失。玉米油脫色是利用吸附劑界面上濃度差異吸附油脂中的色素,常用的吸附劑多為活性白土。
活性白土是經過濃酸濕法處理的,活化過的白土表面的酸性會引起許多降解反應,如植物甾醇的分解和脫水作用。玉米油脫臭是以過熱水蒸氣、氮氣等為載體,與液體植物油形成氣-液非均相體系,在蒸氣壓差異將油脂中的異味分子分離,在這個過程中油脂中的微量成分如植物甾醇、生育酚等被蒸餾至脫臭餾出物中,造成植物甾醇的損失。
經過實際對比發現,玉米油在經過脫酸工藝后油脂中總植物甾醇含量降低比較明顯,油脂在經過脫色工藝后,總植物甾醇損失量雖然不及脫酸工藝損失量,但也存在部分減少。玉米油在脫臭工藝中甾醇含量變化是比較明顯的,如果是在物理精煉脫臭環節,其變化量更明顯的。由此可見油廠想要解決植物甾醇損失的問題,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生產方案及機械設備。
因此建議油廠到企鵝糧油機械設備廠家進行咨詢選購,廠家成立于1982年,多年來參與的玉米油生產線項目不在少數,能夠根據客戶的所處的地理環境、相關政策為其量身制造合適的生產方案,在適度精煉的同時保留油脂中各項生理活性物質,因此在行業中擁有良好的口碑。
選購玉米胚芽油精煉處理設備,歡迎前來企鵝糧油機械廠家考察選購,設備好廠家讓您放心,關注廠家微信公眾號“企鵝糧油機械”了解更多信息,來廠考察請聯系張先生13503839006,0371-86661079。